這個又壞又臭又蠢的小孩?

20171225220238 59
我記性蠻好的,小時候的記憶仍歷歷在目,猶記得比我年輕 10 年的弟弟剛出生沒多久,媽咪的好朋友常常來我家探望弟弟,更把弟弟收為乾兒子,我覺得這種『乾』文化蠻奇怪的,我們家四兄弟姊妹,幹嘛只收弟弟呢?我不是嫉妒,只是好奇這種做法?
弟弟的乾媽好疼弟弟的,每天抱著暱稱他:『臭豬』,又說他不乖,很醜樣等等….說小孩子很小氣的,要說『反話』,不能把他讚壞了。這個想法我一直深信不疑,直至 20 年後我自己當媽媽,才有了自己的看法。
在我懷孕的時候,開始在想,在英國,這邊的父母好像什麼都瘋狂大為稱讚,例如小 baby 在揮手,媽媽們不停說:Good Boy / Good Girl / So smart / Clever….. 加以不停拍手和瘋狂式的笑容,跟中式文化的差異,讓我更覺得兩種方式各有好處壞處
以下是我自己的看法,子女是自己的,其他人負責不了他們一輩子,所以堅持自己的看法並讓親人朋友們知道,好讓他們合作一下。
好像是 baby 很乖的時候,例如安靜的讀完一本書,學會揮手,會走路,把玩具排列好,能說爸爸媽媽等,都要『有重點』的稱讚:
OK
『baby 好棒啊,能夠完成一本書!要不要再讀一遍?』 < 他能夠完成,再加以鼓勵一下
『學會揮手了,以後可以打招呼呢,這是禮貌的一種呀』 < 手的動作發展,原来可以跟社交禮儀聯合上關係
『好棒啊,可以走路了,加油,爸爸媽媽支持你的』 < 多鼓勵,讓小孩建立信心
『baby 很聰明呀,能把這些木圈套在棒子上』 < 這樣小孩知道自己能把一件事情做到,有滿足感
『會拿湯匙了,好棒啊,來多喝一口湯吧』 < 明確的稱讚,讓他知道自己可以做更多的動作和繼續練習
NG
『你只會讀這一本書呀?這樣不夠的….』 < 這樣太心急了,對方只是小孩子
『學會揮手了?那飛吻呢?握手呢?』< 這不是表演對吧?
『可以走路了,要變成破壞王了,一定會到處搗亂的』 < 小孩本來就在探索認知這個世界,我們小時候也一樣經歷此階段,請多放一點同理心
『會把這些木圈套在棒子上,baby 你看,叔叔能把木圈轉完再平放棒子上呢』 < 拜託你已經三,五十歲,跟小孩子在比鬥?很丟臉啊
『會拿湯匙了,拿叉子又怎麼樣??』 < 這樣也是太心急,想要小 baby 一步登天的心態呀
所以,明確的對 baby 說出他作得好的事情,而加以稱讚,比西方純粹稱讚『Good Boy/ Good Girl / So smart / Clever..』的形式更明確,比中式的反話更不會讓小孩去混淆
試想一下,『中式反話』的稱讚模式其實讓人混淆死了,乖的時候說『壞』,可愛的時候說『醜』,洗完澡香噴噴的時候說『臭』,說的是怕小孩小氣,但以後 baby 的價值觀卻是大人弄錯了,試想想換轉是 baby 看到其他孩子時,指著對方說:好醜樣!但 baby 的心意是想說對方好可愛,你看是不是好奇怪?
或許這種『反話式』教育,讓人變得『謙虛』,明明把事情做好,卻說『沒有啊,不是做得很好』
但我們想要 baby 能學會『正確的描述』和帶有『正能量』的生活,所以請父母或長輩們正確的稱讚小孩,這樣小孩子也知道自己做對了
不想讓 baby 活在負面的生活當中:
0-6 歲 - 都在說『反話』式稱讚
7-12 歲 - 開始搗亂,把他罵得更慘
13-18 歲 - 踏入青春期,越反叛,一直在罵罵罵
然後他長大充滿負面想法,那是誰造成的?
看到別人家的美好,也再說不出一句好話,變成『狗口長不出象牙』,誰害的?
點擊便能為這篇文章進行評等!
[評等總次數: 0,平均評等: 0]